close
雖然是對岸媒體的報導,但有一些節省的觀點也頗值得參考。

現今不景氣的世道中,「開源」已非易事,

懂得「節流」才是現代人需要下功夫的重要課題。





花旗漫筆/富而不奢瑞士人/徐恒足

2007-3-25







眾人皆知,瑞士堪稱世界「首富」。這個國家的年人均收入高達三萬多美元,名列歐洲第一;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,失業率僅百分之三。每千人擁有電冰箱六百四十台、電視機四百一十台、汽車四百八十輛。可就在這樣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,人們用錢卻十分精打細算,有時摳得比窮國人還要小器!





有人在一篇文章中,講到他在瑞士巴塞爾博覽會上遇到的幾件怪事:





為了擴大中國出口商品的影響,他除了接單做貿易還零售賣品。一天有位中年婦女領著孩子來參觀。孩子看到「雞啄米」活動體鬧鐘,被隨著秒針走動一下一下啄米的雞群吸引住了,趴在櫥窗前不願走開,眼裡滿是希冀的目光,多次拖住媽媽的腿想她掏錢去買。見此情況,他拿出鬧鐘想送給他,被他媽很有禮貌地謝絕,十分真誠地說:「瑞士人從不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,也從不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慾望。」他對這種小題大作很不理解。





接著,他又看到一件怪事:在博覽會中國日那天,東道主舉行酒會招待各方來賓。那些端著酒杯到處寒暄的瑞士客商,葡萄酒杯子裡裝的都是啤酒。他問箇中原因。一位瑞士客商笑著說,巴塞爾人商場應酬時都喝啤酒,在他們眼中葡萄酒很奢侈,有違清教徒傳統;即使在家中也很少喝葡萄酒,葡萄酒比啤酒貴,他們不喜歡花太多錢在吃喝上。





這個瑞士商人,還向他介紹了瑞士人煮雞蛋的故事。瑞士人習慣用平底鍋煮雞蛋,只需放一厘米深的水,煮沸了就關掉電源,利用餘熱將雞蛋煮熟,這樣可以節約一半電費。





據了解瑞士的人說,這並不算最特殊的例子,而是一種普遍現象。這個「手表王國」,所產的「勞力士」、「英納格」、「雷達」和「歐米茄」等極品手表名揚全球。但瑞士人大都使用普通手表,有的年輕人甚至戴的是連窮國的人們早就不願戴的塑料電子表。即使億萬富翁,也只有銀行和稅務局知道他們的富有,沒有人為顯示有錢而擺闊。擁有億萬家產的人,很可能就是一位身著普通服裝在超市裡挑選價廉物美商品的人。精打細算、節約光榮已在瑞士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。那裡的餐館不允許顧客浪費,要求吃多少買多少,對於浪費者,處以罰款。瑞士人還很重視廢舊物品的回收利用。城鎮居民在清理垃圾時,總是把玻璃瓶、罐、塑料製品、舊報紙和無利用價值的垃圾分開,然後分別倒入指定的五類垃圾箱,以便回收和處理。





應當怎樣看待瑞士人在消費上這種集「豪富」與「摳門」於一身的特殊現象呢?那就要透現象看本質,看消費背後那些決定他們取向的東西。這樣,才能弄清楚他們是不是愈富愈摳的「守財奴」、「吝嗇鬼」?從研究得知,瑞士人這樣做,主要因為他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國家都有很深的感情,對自己的國情有深刻的認識,對國家的前途和子孫後代的幸福有長遠的打算和深層次的考慮。他們常說:「我們沒有資源,有的只是一雙勤勞的手。」既然是靠雙手掙來的財富,就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。





這就是瑞士人針對自己的特殊國情和生存環境作出的理性思考,並由此而形成一種具有自己特色的講究實用、鄙薄奢侈的消費觀念。在這一消費觀念的指導下,他們用科學指導消費,而不是憑感情和慾望任意消費。「從不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。也從不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。」「不喜歡花太多錢在吃喝上」。以浪費為恥,節約為榮。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首富,秘訣就在這裡。







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國家,人均年收入還不足一千美元。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,還有一批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,連溫飽都難以保障。但我們中的一些人一直陶醉在「地大物博」的夢幻之中,缺乏憂患意識,常常超前消費,寅吃卯糧。小富即安,一富就狂,花起錢來大手大腳,一擲千金,打腫臉充胖子。現在,在公款消費中,一桌飯花一萬塊已不再驚人。拍個婚紗照也動輒幾萬元,還出現房地產價格超過美國的怪現象。「小皇帝」的消費更為離奇,他們想什麼,有什麼;要什麼,買什麼。可悲又可怕的是,人們對此,不以為恥,反以為榮,還在相互攀比。面對富而不奢的瑞士人,能不汗顏?該不該反躬自審?是不是應該把頭腦冷靜下來,重新認識自己,認識自己的家庭,認識自己的國家,以瑞士人為榜樣,多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著想,為子孫後代的幸福著想,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、消費觀,富而不露,富而不誇,富而不奢,富而不淫,在國際社會重塑中國人的形象,弘揚中華文明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ncan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